《火星任務》的劇情很簡單,由Matt Damon飾演的男主角Mark 與五個太空人一起到火星執行任務,中途卻因沙塵暴被迫提前離開,然而撒退之際Mark不幸遇上意外而失散,其他人誤以為Mark 已小命不保於是起程回去地球。
結果可想而知,Mark在火星上活下來,於是故事才得以繼續。
很多人把《火星任務》與《星際效應》相提並論,然而兩部電影明顯地朝不同的方向走,後者以諸多科學理論帶出人類和科技共存的各種議題,而這一部更多從角色的情感去刻劃故事,令觀眾更容易投入高深莫測的天文世界。
當你被遺下在寂寞星球而生命也要自己一天一天的倒數,你可會像Mark 一樣笑看人生再盡力求生?
男主角絕對是個EQ奇高的人,在死亡的威脅下仍能自娛,言語間充分表現出何謂「信命卻不認命」,試問這世上還有誰還能比他更幽默。每日留下一段遺言式的日記錄像提醒自己可能死亡,另一方面卻認真思考每一個能夠將生命延續的行動,活學活用身為植物學家的知識在火星中化不可能為可能,大概看到一半你就會吐糟這樣天馬行空的想像,不過太過認真你就輸了。
電影中另一個有意思的橋段大既就是「救與不救」的爭議。
當NASA知道Mark仍在火星生存,第一時間的爭拗並非當事人的生命,反而公關災難、政治因素等等才是一個組織最重要的考量,套一句說話就是「為了長遠的利益」。角色位置的不同於是思考的角度也會不同,這是人類無可避免的心理偏差,撇開道德不說,你很難判斷到底誰是誰非。
同一難題放在團隊上的五個太空人伙伴身上,問題就成了以五個人的生命去拯救一個人的生命值得嗎?
假若你有看過《Justice》這本書,裡面也提出了一個電車議題:當你駕馳著一架失控的火車來到一條分岔路,一邊是五個來不及走避的工人,另一邊則只有一個人,犧牲一條生命去挽救五條生命看似正直得理正氣壯。於是書裡又提出另一個假設,若火車只往五個人撞過去,而你就在車軌旁邊,只要你把身邊一個魁梧的人推向火車同樣可以以一個人的生命換回五個人,這樣的選擇又正當嗎?當初看到這個段落就思考了好久何謂道德,像上個段落所說以「最大利益」為前題的選擇看來就「不道德」。
再把思緒放回電影上,五個太空人絕對有權利以自己生命為優先,正如災難當中生命受到威脅時對人見死不救在法律上無罪一樣,你不能批判這樣的一個人,雖則心底明明認為這是他的「不道德」。而這部電影以「團隊情誼」作為核心,透過隊員間一次的討論就把「救與不救」的難題解決,這大概是電影中唯一的遺憾,把人性刻劃得太過完美,假若來一場團員間的矛盾爆發可能會使劇情更有衝突性。
而這段劇情跟《星際效應》中Matt Damon 所演的反派正好相反,在《星際效應》內Matt Damon的角色正是為了求生欺騙了團隊,甚至為了活下來試著攻擊團隊伙伴,這個角色的所作所為與道德背道而馳,在電影內也沒有得到好下場。
或許這些故事都有著對道德的揭示—生存並非拋棄道德的藉口。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